【实录】留守儿童心理项目的一线探索---億方公益沙龙第十六期
★ 时间:2018年10月26日
★ 主题:留守儿童心理项目的一线探索
★ 嘉宾:韩嘉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耿和荪 [留守儿童公益导航研究组]、梁盈 [上学路上]、冀志伟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 等多家机构的公益伙伴。
—— 本期沙龙主讲:周文华 ——
蓝信封书信陪伴项目介绍
蓝信封是一家专注于留守儿童心理陪伴领域的专业社会组织。蓝信封通过情感陪伴的干预手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具体包括书信陪伴、夏令营、家长学堂三个主体项目。蓝信封自2008年发起,开展十年已经累计为来自16省市的205所乡村学校提供服务,项目开展地区主要是河南、湖南、四川等留守儿童大省。
蓝信封品牌项目是书信陪伴项目,通过给留守儿童写信的方式陪伴他们成长,他们联合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累计给留守儿童写出10万封的信件,通过对儿童的心理疏导,成功阻止多起辍学、自杀等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蓝信封,用传统的书信,一个月一封,持续三年,给孩子一个知心的大哥哥/大姐姐。
一、 对象定位:聚焦青春初期的孩子
蓝信封关注的是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情感的依赖和敏感性,蓝信封聚焦在青春初期的留守儿童(以初一为主),此时的孩子正处于最敏感的状态:1)学业压力增大,增加焦虑;2)开始青春期,很好奇异性,也很迷茫,焦虑要不要交往;3)跟父母的关系变得微妙,进入叛逆期。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增加了整个时期的敏感度。
参加蓝信封项目的孩子是志愿报名的,然后由老师推荐,优先照顾孤儿和单亲家庭。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忙收发信。家长在其中也有参与,要签通信同意书。
二:介入方式:书信陪伴
回应初中生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有很多种渠道和人群,蓝信封的方式是书信陪伴 ,有三个特点:1)深度陪伴,一个月写一封信,约定写一年半,自由选择写到初三;2)写信的内容是可以被记录的,可以被回顾的,在孩子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时拿起这些信件,对他有一种正向的刺激和影响;3)这是一种基于同理心的方式,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或说大龄期青少年对低龄青少年,一种基于同理心的陪伴。
同时,书信陪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心理疗愈方式,有很多的国际研究理论基础:1)书写表达本来就是一个自我治愈的过程;2)认知加工理论:下笔前得想清楚和梳理好,梳理就是一个治愈的方式;3)再后是一种关于依恋理论的建立。
孩子能够持续写信2-3年,其参与的持久性主要在于很好回应孩子们三个核心的诉求:一来指导学习,二者陪他聊天,三者可以满足他们对外界好奇的需要。孩子写出第一封信,大学生去回信,一来一回间,就有了这种连接的建立。孩子最感兴趣的核心内容,也刚好是大学生最能回应、最能同理到的内容,这种依赖关系就慢慢建立。
三、干预机理:过程变量
蓝信封很关心,从介入到产生效果,中间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研究这个过程才能知道怎么改进项目。
留守儿童一定不对等于“问题儿童”,那留守儿童在什么状况下有可能变成问题儿童?研究组发现两个中介因素,留守儿童的情绪依赖值比较低(即有什么话只对自己说,憋在心里,对别人说的少),归属感会下降,当他长期处于不安全感中,他的心理状态很容易会受损。通信增加了一个倾诉渠道,增加了情绪依赖值,让他感到安全和归属,通信陪伴其实是在这个受损的中间过程实施阻断。
四、效果评估:心理学测量
怎样才是有效通信关系的建立呢,蓝信封认为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之一,即可:1)字迹越来越好了,字数越来越多了;2)孩子可以从学习问题谈到家庭问题,深度开始增加;3)孩子说要保护大使,去体谅大使,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蓝信封联合中山大学心理系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项目评估,结果显示,通信显著提升了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和支持利用度,即:孩子们学会了分享,更愿意关心别人感受;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对外求助,避免了很多的极端行为。心理层面说,提高了孩子的适应水平和社会支持。在评估报告的二十多个指标中,三个重要指标显著得到提升。
一批六年前参与写信的孩子,六年后上了大学,成为新的一批通信志愿者。这或许能诠释蓝信封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关于成长,是接纳,连接,建立榜样的力量的过程。
五、风险控制
小女生不能与大哥哥通信
风险控制是蓝信封非常关注的,也是心理类留守儿童项目的中重点内容。其中一个是同性别通信——小女生只能跟大姐姐通信,不能跟大哥哥通信,但是小男生可以跟大哥哥或大姐姐通信。
不许私下见面
基于风险控制蓝信封不允许孩子和志愿者私下的见面,但会组织统一的夏令营。但需要注意的是,通信可能会是一个美化志愿者的过程,经验显示,每次见面后都会有孩子会提出“我们就不要写了吧”,或者“我要求换一个写信志愿者”。这对志愿者是很受打击的,辛辛苦苦跑很远去见孩子,却得到这么一个结果。
六、规模化不是目的
对于规模化,我们认为,规模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蓝信封希望通过五年的时间,覆盖1000所学校,年度通信达到100万封。这些信件内容将会成为极有价值的数据库。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第一可以推动怎么把信写好,第二推动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这也是蓝信封实现使命的路径。
杨旭 [昊星社会工作事务所]
留守儿童问题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我这边有一个项目学校是内蒙古的,孩子住校,一个学期回家3-4次,除了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还有相当家庭情况非常复杂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非常束手无策,面对父母和班主任两个最密切的群体,你的干预力度有限,很难做出有效推动,请允许我提出这个问题的困境。
董智敏 [同心互惠公益商店]
希望蓝信封招募大使的时候,针对性招募一些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因为他们能感同身受,并且这些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如果能有一些家庭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会更好些。
往期亿方公益沙龙实录:
第一期 [201702] | 公益咨询“从0到1” 点击查看【上】、【下】
第二期 [201703] | 公益市场的“两个顾客”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三期 [201704] | 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四期 [201705] | 公益项目评估的两个视角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五期 [201706] | 投资思维下的资助之道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六期 [201708] | 商业向善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七期 [201709] | 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项目合作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八期 [201711] | 实践者能生产知识吗?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九期 [201803] | 短平快的互联网筹款时代,公益组织如何计长远?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期 [201804] | 好评估,大家烩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一期 [201805] | 公益项目中的行动研究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二期 [201806] | 后扶贫时代,农村公益往何处去?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三期 [201807] | 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关于億方公益沙龙
如何更好地联结研究和实践是当下中国公益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如果不了解实践,研究者可能无法提出有针对的研究问题,这样的研究很难有效总结实践经验,也解答不了实践者的困惑。另一方面,实践者因为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严谨训练,往往难以系统地梳理过往的经验并将其提炼至普适的理论,导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成为偶然个案,困于不能复制与推广。
億方公益沙龙由億方基金会菁莪伙伴主持,秉承億方公益基金会“激发民间智慧行动,创建公平美好社会”的愿景,践行菁莪计划项目“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沙龙,促进公益研究者、实践者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多方对话,思考公益研究和实践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达成各方协作共同推动研究与实践的更好联结,最终促进公益发展。
关于菁莪计划
“菁莪计划”是由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
目前,菁莪一期及二期伙伴共计18人,不同的发展经历的青年学者共同致力于公益行动研究,正在逐步形成多元化菁莪伙伴价值共同体。
億方基金会将与菁莪伙伴共同打造有效的“菁莪计划平台”,组织公益沙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公益同仁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公益行业发展。
億方「菁莪计划」助力公益研究伙伴坚定前行!
億方公益基金会官方网站 www.yifangfoundation.org
☆★ ---------------------------- ☆★
欢迎关注億方公益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亿方公益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了解菁莪计划:
☆★ ---------------------------- ☆★
欢迎关注菁莪计划 微信公众号:菁莪计划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